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1-27
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要判定是否存在接触行为,作品权利人需要提供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
根据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规则,只有在证明涉嫌侵权作品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构成实质相似的情况下,同时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才能判定为著作权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下侵权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任何方式复制、出版、发行、改编、翻译、广播、表演、展出、摄制电影等行为,构成对著作权的直接侵权。
侵权人的行为是他人侵权行为的继续,从而构成间接侵权;或某人须对他人的行为负一定责任,而他自己并没有直接从事任何侵权的行为。
在著作权转让及著作权许可活动中,著作权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违反合同约定,擅自超出转让协议或许可协议的约定使用著作权,构成违约侵权。
侵权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部分复制、改编、翻译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人的作品。
部分侵权行为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书商编辑大型工具书时,通常会从各种书籍上摘抄内容并编辑成工具书。由于部分侵权行为与“合理使用”之间存在模糊边界,因此在诉讼实务中对于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