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1-03
为了更合理地解决医疗救助问题,我们需要组织性的救助措施。个人的善举虽然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但其偶然性和有限的力量无法有效地解决类似情况。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性广,但由于其主要关注普适性的保障,对于特殊情况如纪家的情况并不能完全解决。因此,有针对性的社会慈善组织介入,尤其是针对特殊病情的专门性慈善基金与医保制度形成合力,是急需的。
目前,国家的医疗保障机制在制度性约束下问题不大。然而,专门性的社会慈善基金组织并不常见。这是因为虽然政策上已经放开了民间社会救助组织,但这些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力量不足,缺乏权威性和社会声誉,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导致救助工作存在短板。因此,解决办法是通过政策来支持社会慈善组织的建立,以减轻政府医疗救助的压力。
救助对象应为持有农村五保户供养证、农村低保证(城市低保证)及优抚对象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
(一) 个人申请:申请人向村(居)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
(二) 村(居)民代表会议评议:村(居)委会收到救助对象申请后,召开代表会议对其进行评议,并根据家庭收入和贫困程度提出具体评议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审核。
(三)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在村(居)民代表会议评议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提出救助意见,报县级民政部门。
(四) 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如果您需要专业律师对您面临的医疗救助问题进行分析,您可以通过本网站提供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详细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