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5-0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确定房屋征收范围后,不得在该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以及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以避免不当增加补偿费用。
根据该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的房屋进行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的调查登记,并要求被征收人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根据该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一旦房屋征收范围确定,不得在该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以及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否则将不予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通知中明确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由于拆迁人中占比较大的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其性质决定了它们必须追求最大利润。因此,在实践中,这些公司往往以低廉的价格拆迁原居民住宅,导致拆迁人的补偿费用过低,或者违反拆迁安置合同未进行相应补偿。这种纠纷往往会诉诸法院。在审理补偿纠纷时,如果拆迁安置合同有约定,应按照合同约定处理;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作价补偿,应根据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安置价格来计算新的结算补偿金额,并应充分考虑地段差异。对于不同用途的房屋,应有不同的补偿标准,主要是指住宅和商业用房。在拆迁中,如何确定房屋的用途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应根据拆迁房屋实际使用的性质来确定。对于因拆迁非住宅房屋而导致停产、停业的情况,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在租赁期限未满时,承租人有权继续使用该拆迁房屋。承租人有权要求拆迁人和房屋产权人返还已支付的租金并赔偿其损失。如果房屋所有权人进行了产权调换,承租人与原房屋所有权人之间的租赁关系应当继续维持。在过渡期限内,承租人自行安排住所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对于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支付,应按照城市市政府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因拆迁人的责任导致过渡期限延长的情况,拆迁人除了承担违约责任外,还应当支付额外的临时安置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