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30
征用土地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由拟征用土地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方案内容包括征用土地的目的及用途、范围、面积、附着物的种类及数量、补偿等。
2. 审查报批:征用土地方案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农用地的征用需要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3. 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征用土地方案批准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当地进行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4. 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实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附着物等情况,制定具体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5. 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确定后,地方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相关费用应及时支付,并落实人员安置和附着物拆迁方案。
6. 清理土地和实施征用: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实施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单位对被征用土地进行清理,并进行征用和供地。
征地补偿费的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征地补偿费属于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有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决定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可用于开办集体企业、发展公益建设或分配给被征用土地的村民。
2.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所有者所有:征地导致他人可预得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应对其进行补偿。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应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3. 安置补偿费的归属: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可以支付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用于支付其保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