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6-28
为了解决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形成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争议问题,法律上规定了征地补偿安置听证制度。征地拆迁听证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1. 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的听证。
2. 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的听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
一些地方在集体土地征收的相关规定中,也列举了与申请召开听证有关的内容。例如,上海市2011年公布的《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第10条规定,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就征地房屋补偿方案听取相关权利人意见。相关权利人申请听证的,应当在征地房屋补偿方案公告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听证。区(县)征地事务机构应当根据征求意见和听证会情况,修改征地房屋补偿方案。
1. 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主体不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实施主体应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该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然而,在实际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严格按照这一规定实施。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成立临时机构,如开发区、工业园、支持建设项目指挥部等,由各个部门临时抽调人员来实施征拆工作。有的县级政府直接委托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实施某一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直接参与组织实施。
2. 征用土地公告不规范
征用土地公告是征用土地的必经程序,分为征用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两种。然而,在现实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公告。有的小项目未进行公告,有的制作了公告未张贴,有的应公告两次而只公告了一次,有的公告内容不完整,甚至在未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时即发出征用土地公告。这些违法行为剥夺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3. 不告知听证权
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然而,在现实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告知被征地农民的听证权,更谈不上举行听证会,实质上剥夺了被征地农民要求举行听证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