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01
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着复制、传输、压缩和多次利用等非线性结构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传统著作权概念如“发表”、“复制”和“发行”等受到重新界定,对“合理利用”原则的适用范围也需要重新认定。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确认著作权人、侵权人和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困难。
网络著作权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的,不需要经过审批或登记,一旦作品创作完成,著作权自动产生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属于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取报酬的权利。
在网络环境下,未经版权所有人、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许可,不得将作品或录音制品上传到网上或在网上传播。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确认网络传播为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并明确规定对著作权人的上网权给予保护。然而,网络信息容易被复制、篡改和消除,给权利人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著作权管理规范,从责任制度上追究网站和网络在线服务商的共同侵权责任。此外,通过技术手段对上传的网络作品进行数字水印和全程跟踪等技术保护,可以有效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同时,构筑网络道德体系,加强人们在网络中的自我约束力,以预防网络侵权行为。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数据库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数据库加强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根据《伯尔尼公约》和WTO的相关规定,享有版权的作品构成的数据库可以作为汇编作品受到版权保护,而由不享有版权的数据或其他材料构成的数据库,只要其内容的选择或安排构成智力创作,也应予以保护。
我国应该在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下,既促进民族数据库资源产业的发展,又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对数据库资源的垄断。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著作权保护体系,并加快立法步伐,制定适合互联网络时代的数据库保护法,明确数据库的法律地位以及处理纠纷的原则和方式。
域名是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地址,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目前,域名争端及其法律调解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也是传统法律理论所未涉及的领域。
我国尚未制定专门调整域名与商标法律冲突的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当前处理域名纠纷的困境,借鉴国际上各国的司法解决途径,我国应制定适应互联网络发展的专门域名保护法。在制定专门法律之前,为了确保域名纠纷有法可依,应扩大对现有知识产权法中相关条款的解释。
侵犯专利权是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之一,尽管此类案件数量不多。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也不得使用专利方法。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构成侵权,将受到法律处罚。同样,著作权和商标权也受到类似保护。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