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01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与物权不同,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著作权的作品、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以及商标权的商标等,这些都是无形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也称为垄断性,即同一智力成果或商业标记只能被授予一个知识产权。例如,对于同一种发明,只能授予一个人专利权;对于相同或相类似的商标,商标局只能为其中一个人注册。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即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有效。随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这种地域性逐渐减弱。此外,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也与地域相联系,只能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行使。
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了这一时间,知识产权保护的智力成果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商标权的时间性纯粹是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设,商标所有人可以不断地续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权,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当发生侵权纠纷时,可以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尽管不是必须的,但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需要经过司法审查。如果一方对决定不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需要经过两审,并且跨省执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如果侵权纠纷无法通过专利管理机关解决,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在起诉前,需要对涉嫌侵权方的技术与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接下来,调查侵权范围或程度,准备诉状和相关证据。然后,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并经过法庭开庭审理。最后,等待法庭的裁定或判决生效,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诉讼时效为3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该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