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8
商号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现行立法和理论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商号权的保护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困难。本文将从探究商号权的真正含义入手,分析商号权与商标权、域名的冲突,并提出解决原则。最后,从立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商号权法律制度的建议。
在商业领域,对于经营主体名称的概念,在现有的论著和立法中存在着混淆。有学者认为商号、企业名称、字号是等同的,只是称谓不同而已。然而,实际上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
商号是企业及其他商业主体为表明其与他人不同特征而使用的名称。而企业名称是表明企业注册地或营业地、商号、行业、组织形式等特点的全称。根据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布的《企业名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由字号(或商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等部分组成。因此,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法定构成因素。
举例来说,"上海亿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司的名称。其中,"亿唐"是该公司的商号,"上海"是地理名称,"信息服务"是行业公有名称,"有限公司"是组织形式。在这些组成部分中,该公司只对商号"亿唐"享有专有权,而对地理名称"上海"、行业公有名称"信息服务"或组织形式"有限公司"并无专有权。
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是对其他法域立法的错误理解和借鉴。根据美国的普通法,描述产品、服务或商业企业的词汇,以及人名、合伙名、公司名或特殊地理位置的名称,如果法院认可它们在商业交易中广泛使用,即属于"商号"。而在日本的立法中,商号指的是商事主体的名称,商人的商号可以是其姓氏、姓名或其他名称,而公司的商号通常是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或股份公司等。在德国,商号可以分为简单商号和组合商号,简单商号仅由一个姓名组成,而组合商号由核心部分(一个名称)和附属部分组成,两部分具有同样的意义和地位。
因此,上述国家所指的"商号"在含义上是宽泛的,与我国的"商号"有很大差别。实际上,它可能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名称",也可能相当于我国的"字号"。引入这一概念时,有学者没有仔细辨别,导致混淆。
此外,《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将"tradename(商号权)"纳入工业产权范围,但未对"tradename"进行界定。国内对此的译法不一,也是导致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根据《名称规定》,"字号"与"商号"是同义语。然而,我认为两者还是有差别的。首先,"字号"作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特殊自然人组合的名称,其确立采用自由主义,可以选择登记或不登记,并且既可以称为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合伙的身份名称,也可以用于商业经营。而"商号"是企业在经营时使用的名称,非经登记不可取得。
这种区分并非纯粹的语义区分。根据《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关于民事权利中的人身权的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名称的专有使用权。同时,"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的规定与人身权不得转让的民法原则相抵触。因此,我国立法更多地强调企业名称权是一种人身权而忽略其财产权利的性质。相反,商号权更强调财产权利,如商号的转让权、商号的专用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