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4
2010年,江某发现福州某百货公司出售涉嫌侵权产品,遂提起侵权之诉。经法院调查,涉嫌侵权产品由北京某公司生产,并由福州某百货公司销售,供货商为泉州某公司。然而,泉州某公司提供的《销售单》证明无法证实实际供货数量,因此无法确定涉案产品的具体生产和销售数量。
法院比对后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侵犯了江某的专利权。综合考虑涉案专利的类型等因素,法院判决北京某公司、福州某百货公司停止侵犯涉案专利权,并要求北京某公司赔偿江某经济损失二十万元。
北京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诉理由主要包括:注册资本、生产规模、举证责任、被诉侵权产品获利、涉案专利授权时间、侵权时间等。北京某公司认为一审判决赔偿金额过高,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二审法院认为,被上诉人未提供损失和上诉人获利的证据,一审判决适用定额赔偿是正确的。然而,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原判赔偿金额确实过高,因此二审法院决定适当调整赔偿金额。最终,二审法院判决北京某公司赔偿江某经济损失十万元。
根据法律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参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的利益也难以确定,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在本案中,被上诉人未能提供损失和上诉人获利的证据,因此一审法院判决适用定额赔偿是正确的。二审法院根据专利权的类型、授权时间、侵权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规模、情节等因素,决定赔偿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金额。
经过一审和二审法院的审理,最终确定北京某公司需赔偿江某经济损失十万元。这一判决考虑了专利权的保护、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旨在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