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先使用权的探讨有哪些内容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3-24
【优先权要求】对在先使用权的探讨
在先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和合理行使
一、在先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在先使用权是指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行为,享有合法的实施权。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在先使用权的情形。根据该条款,如果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那么这些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先使用权的性质与先申请制度有关。在我国,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了先申请制度,即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在先申请制度下,最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先作出发明创造的人,也不一定是最先实施该创造的人。因此,在先使用权是为了保护在先作出发明创造并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人的合法权益。
二、在先使用权的合理行使
在先使用权的行使可能导致在先使用权人与专利权人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为了平衡两者的权益,法律需要确定在先使用权的合理尺度。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在先使用权人只能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对于"原有范围"的理解,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定点量化的方式,即以专利申请日为分界点,根据该日前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的专用设备的实际生产数量和生产能力来确定。然而,这样的界定是否合理还有争议。在先使用权人的权利是基于其合法手段作出发明创造而获得的,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在后的专利权不应该对在先权利的合理行使构成限制。判断是否合理应该看在先权利是否因为在后专利权的存在而涉嫌搭便车。如果是的话,属于在先使用权的滥用;否则,应当认定为属于对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在先使用权人根据生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也是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先使用权人在刚刚开发出新技术时,市场前景一般不明朗,会谨慎地进行尝试工作,不会大规模生产。只有在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前景乐观的情况下,才会根据市场和公司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将所有在专利申请日后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都视为在先使用权的不合理使用是不现实的。市场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市场前景,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资金的影响。因此,先使用权人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合理地扩大生产规模应当被认为是对其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