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9
商标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客观标准是判断商标侵权案件的前提。根据我国商标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商标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或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是判断标准。然而,由于没有对近似商标侵权进行具体的界定,导致执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确定相同或近似商标侵权。
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判定被指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人的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相近似是关键。被指控侵权商标的载体通常是商品、商品包装物、交易文书或宣传材料等,而注册商标的载体是商标注册证。因此,比较对象的确定是第一个问题。筛选的标识包括被控侵权者已经打上商标标志的标识,以及在商品、商品包装物、交易文书或宣传材料上突出使用以标示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如果被控侵权的商品或服务同时使用多个标识,应将这些标识分解并分别进行比对。如果被控侵权的商品或服务上还有其他合法注册商标,应单独对被控侵权的标识进行比对。
在判定两比较对象是否相同或相近似时,应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相关公众包括消费者和与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有关的经营者。法官在进行判断时应将自己虚拟成普通消费者或经营者,以其眼光进行判断,而不是以法官自己的眼光进行判断。注意力的程度应根据不同商品或服务进行调整,对大件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应适当从严判断,对小件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应适当从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