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09
在商业经营中,企业为了维护经济利益、商业信誉和人事工资等方面的利益,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设立管理机构或职位。然而,我们发现在这些制度中,商标管理制度却很少见。这反映了企业对商标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不够,同时也暗示着商标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地防止假冒侵权商标的流通。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加强商标管理工作,规范商标使用行为,成为商标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流通领域商业企业的商标使用行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商业企业自有商标的使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商业企业拥有的注册商标,另一种是企业命名的未注册商标。
进店商品的生产者的商标使用行为可分为三种情况:商品生产者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使用被许可使用的注册商标以及使用未注册商标。这类商标使用行为最为普遍,涉及到商店自主进货销售、生产厂家与商店联销以及代理商与商店联销等多个主体。
进口商品的商标使用行为较为复杂,分为使用注册标记和不使用注册标记两种形式。其中,一些使用注册标记的商标并不一定在我国注册,甚至商标注册人与商品生产者不属于同一国家。
在以上三种商标使用行为中,常见的不规范行为包括:商品生产者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商品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品名称或包装装潢、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销售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的商品、违反禁用条款使用未注册商标的商品等。
为了规范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标使用行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要完善商标法规,加强商标执法监管力度。目前的商标法规对于规范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标使用行为的条款较少,且操作性差。我们建议制定专项法规,明确各经营主体在商标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更有力、更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如扣留物资、现金,暂停支付银行存款等,以便及时有效地制裁商标违法行为。
其次,需要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流通领域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商标主管部门应利用各种途径向企业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力度,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进场商品使用的商标进行审查,对进货商品进行验收,并对上柜商品进行巡视检查,以防止假冒侵权商品的流通。
规范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标使用行为对于维护商品流通秩序,阻止假冒侵权商品的上市流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健全和完善商标法规,加强商标执法监管力度,并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流通领域企业的商标管理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规范商标使用行为,维护商品流通的正常秩序,阻止假冒侵权商品的上市流通,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