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作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8
我国《著作权法》列举性地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但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学者对此存在着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在适当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注:郑*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该主要为过错原则(注:蒋*培:《论我国著作权侵权原则》,《著作权》1997年第3期,第9页。)。讨论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应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点与归责原则的性质入手(注: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不同于侵权损害赔偿所依据的原则。前者解决最终责任依据问题,着眼于过错因素;后者是责任确定后的损害赔偿依据,其着眼于损害事实。)。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原则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与适用范围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归责标准,其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不幸损害,并与责任保险相联系。然而,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需要考虑责任保险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保险事业发展迅速,但对于著作权责任保险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谈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此外,无过错责任原则通常适用于高度危险性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合法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显然不属于高度危险性行为,并且这些侵权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因此,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担和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而已经失去了过错责任的教育和惩戒功能。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重要性
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除了需要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外,更重要的是惩戒和教育侵权人,并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来起到警示作用。著作权的保护不仅仅关乎著作权人本身的权益,还涉及整个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主张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者只在侵权认定上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者只对直接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都忽视了过错责任原则的惩戒和教育功能。即使我国建立了著作权责任保险制度,也不能在这一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违法性要求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此外,侵权人往往通过保险制度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这对著作权的保护显然不利。
三、结论
因此,针对著作权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既能够合理分担损失,又能够起到惩戒和教育的作用。同时,应当完善著作权责任保险制度,以进一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