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法律知识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20

 
143255

明确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紧迫性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用于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或特定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遭受的精神痛苦或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损。该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时期,在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得到完善,并成为一种世界通行的民事权利救济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心理上的抚慰,消除或抵消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精神痛苦,弥补其精神利益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侵权人施加一定的物质和非物质负担,达到惩罚侵权人和教育社会公众的目的。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内容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涉及侵犯著作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然而,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著作权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尽管如此,《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了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民事责任,可以推定当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受到侵害时,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此外,《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了公民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其适用范围较狭窄,排除了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未提及知识产权精神损害赔偿,更不用说著作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了。

司法实践中的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著作人身权的问题,一些案件已经采用精神损害赔偿来保护权利人。例如,在吴冠中诉被告上海朵云轩、香港永城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中,被告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假冒其署名的画作。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函中表示,赔偿损失的范围和数额应根据原告因侵权行为受到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全部实际损失,以及本案的综合情况予以确定。最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令各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73000元人民币。这起案件是一个典型的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在21世纪这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立法上的滞后与问题解决

然而,我们的立法明显滞后于现实情况,对于著作权侵权的相关规定虽在《著作权法》中有所列举,但并未明确说明侵犯著作人身权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如何提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然而,这涉及到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因为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引用于著作权中会产生公众利益和私人权利之间的冲突,解决这种冲突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有一个急需确定的问题,那就是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延伸阅读
  1. 帮别人养狗咬人了追究谁的责任
  2.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3.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
  4. 交通事故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5. 原告:_______,_______族,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违禁物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保护
  2. 著作权代理的定义和特征
  3. 为什么品牌加盟需要注册35类商标
  4. 版权转让协议
  5.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
  6. 《_________网游加速器使用许可协议》
  7.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定义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