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10-19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进程的加快,对知识产权法的修改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并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对现行著作权法作适当修改,是迫切需要的。
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同志对修改第四十三条的情况作出说明,即将该条修改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向其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一修改方案受到一些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著作权人的反对,也为一些表演者、录音制作者所不满。
经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研究,认为:
为了履行我国的对外承诺,修改应当符合国际公约的规定。根据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国际公约允许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并允许对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播放录音制品的权利作出保留。
为有利作品的传播和党和政府宣传任务的完成,修改应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尚不健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都要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尚有一定困难。同时广播电台经费比较紧张,使用录音制品要对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付酬,对广播电台的压力比较大。因此,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维持了国务院议案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双方约定不支付报酬的,也可以按照约定执行。
虽然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不享有播放录音制品的权利,但他们毕竟对制作完成录音制品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在许可他人使用自己表演或使用自己录制的录音制品时,明确约定不得用于播放,被许可人违反约定的,可以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