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02
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网络作品的非法复制和盗用提供了合理性,也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保护功能,我们应加快技术创新并推动其发展应用。通过开发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水印加载技术、CA认证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限制或禁止不正当接触或复制网络作品的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和网络文献信息的安全。
法律是保护著作权的核心。通过采取法律手段加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完善网络信息的法律体系。我们应对现有的著作权法进行修改完善,并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作品在网络上的传输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加强网络执法,提升法律的地位,维护法律的权威。通过打击侵权行为,采取审查准入制度和跟踪监督等措施,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依法规范网络主体的责权利,确保涉网各方的利益平衡和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空间中,作品权利人、网络服务商、传统媒体、网络用户都是网络主体。为了保证网络作品得到合理使用,法律需要调节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为权利的行使设置边界。
当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行政救济、仲裁救济和司法救济三种途径对其进行补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我国海关在进出口货物环节同时保护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为网络作品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书面仲裁协议或者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制度具有时效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途径。
司法救济包括行政诉讼救济和民事诉讼救济。行政诉讼救济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救济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包括著作权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等。此外,侵犯著作权的刑事司法救济是指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触犯刑律的救济手段。
网络是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新领域。法律和技术的共同作用虽然能够保护网络著作权,但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机制,能够弥补法律和技术的不足。为了加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我们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信息伦理教育,倡导网络行业的自律。同时,我们还应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引导人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理性地权衡自己的信息使用行为,保护网络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