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27
版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合作作者许可,对作品进行发表、署名、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行为,或者未经相关权利人许可对录音录像制品、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进行出租、传播等行为,以及其他侵犯著作权和相关权益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对作品进行发表,即将作品向公众公开展示或传播。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
没有参加创作的情况下,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以谋取个人名利。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或者剽窃他人作品,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但未支付。
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相关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
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
其他侵犯著作权和相关权益的行为。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
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节目。
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破坏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相关权益的技术措施。
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
在互联网领域,保护数字音乐版权的问题一直存在,但由于未能与互联网用户的根本利益挂钩,相关保护措施往往难以实施。尽管版权保护应直接惠及音乐人、音乐内容供应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但这并不符合国内互联网规则的实际情况。
互联网上过度保护数字音乐版权意味着用户获取免费资源的门槛提高,唱片的分销和宣传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唱片公司也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然而,为了宣传需要,通过网络营销唱片必然会增加版权成本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