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0-22
侵权行为并非仅限于以获利为目的,有些侵权行为还可能以伤害他人为目的,这种行为也属于犯罪。
侵权行为是指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也可以称为一种侵害行为。这个概念最早在清末编定《大清民律》草案时开始应用,但在旧中国民法中对侵权行为的概念却缺乏明确的界定。
侵权行为要构成,一般情况下需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违法性:侵权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义务,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如果侵害他人财产权是基于违反合同义务而发生的,通常仅视为违约行为。
2. 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侵权行为造成了他人财产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损害。如果行为尚未造成损害事实,只是计划中的行为,那么不构成侵权行为。
3. 存在因果关系:实施的行为是造成损害事实的原因。如果某人擅自改写他人的文章,但并未打算发表,后来被他人擅自推荐给报社刊登,那么这两个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如果改写只是为了练笔,并未打算发表,那么属于合理使用范围,与损害事实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4. 承担责任:实施行为的人有过错,或者虽无过错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明知行为会造成损害后果,或者应当预见到而没有预见到,或已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例如,出版社明知某作品有著作权,或者没有确切根据地以为它没有著作权,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就出版了该作品,这种故意或过失就是过错,构成侵权行为。如果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进行担保的情况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后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权产物后,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并调查核实,出版社就没有过错,通常仅由作者乙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出版社没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确是侵权产物情况下,出版社就有过错,与作者乙作为共同侵权行为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确规定行为人即使无过失,也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行为人实施的也是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