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18
著作权和版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两个术语被用来表示同一种权利。在英美法系国家,版权一词源自英文单词“copy”,可见这些国家更加重视作者的财产权利。相反,在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一词更加强调作者的人身权利。
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著作权和版权的概念逐渐趋同。
在中国,著作权即为版权,两者没有区别。版权指的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著作权可以通过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两种方式而获得。
根据著作权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版权分为著作权和邻接权。著作权适用于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作者,而邻接权适用于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与作品传播相关的产业参与者。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著作权有以下12种合理使用方式:
可以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可以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用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可以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记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用于报道时事新闻。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要注意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情况。
可以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国家机关可以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用于执行公务。
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用于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
可以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可以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可以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可以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著作权的取得是指作者因其创作作品而获得著作权保护,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著作权因作品创作完成、形成作品这一法律事实的存在而自然取得,无需履行任何手续。这种取得方式被称为无手续主义或自动保护主义,得到《伯尔尼公约》的确认。
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经过登记注册后才能产生著作权。这种取得方式被称为注册主义。尽管《世界版权公约》不以注册登记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但也不禁止成员国要求履行登记手续作为取得著作权的前提。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我国采取自动取得原则。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著作权法》对“合格人”的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
1) 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
2)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经常居住地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
3)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享有著作权。在国外首先出版后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
4)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家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