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其它医疗事故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30

 
134200
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患者以及医疗机构双方都会各执一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起事故的错失方是谁了,这时就需要通过技术鉴定来还原事故的原因,调查真相等等等。那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告诉你有关知识。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鉴定程序:

1. 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先由患方陈述,随后是医疗机构。

2. 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提问,并要求当事人如实回答。在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3. 双方当事人退场。

4. 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和答辩等进行讨论。

5. 经过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对于鉴定结论存在不同意见的成员,应予以注明。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资料

所需资料包括:

1. 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 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 抢救急危患者时,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 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5. 其他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材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内容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对于疑难、复杂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请求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般情况下,再次鉴定即为最终鉴定。

鉴定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2. 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4. 医疗事故等级。

鉴定组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责任认定直接关系到赔偿项目、范围和数额的最终确定。

医疗事故等级分为四级十二等,分别是一级甲、乙等医疗事故;二级甲、乙、丙、丁等医疗事故;三级甲、乙、丙、丁、戊等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对于伤残患者,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在司法实践中,事故等级与赔偿数额之间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延伸阅读
  1. 不服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可以起诉吗,怎么处理
  2. 当事人不服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吗
  3. 要怎样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4. 打麻药医疗事故怎么鉴定
  5. 医疗责任事故由谁负责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起诉以后,如果首次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是否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2. 阑尾手术划破肠管 乡卫生院存过错七旬老翁获赔
  3. 什么是伤残鉴定
  4.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5. 医疗纠纷过敏如何鉴定
  6. 司法鉴定与法医鉴定有什区别
  7. 法医鉴定后抓人有效期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