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其它医疗事故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30

 
134200
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患者以及医疗机构双方都会各执一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起事故的错失方是谁了,这时就需要通过技术鉴定来还原事故的原因,调查真相等等等。那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怎么进行?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告诉你有关知识。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鉴定程序:

1. 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先由患方陈述,随后是医疗机构。

2. 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提问,并要求当事人如实回答。在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3. 双方当事人退场。

4. 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和答辩等进行讨论。

5. 经过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对于鉴定结论存在不同意见的成员,应予以注明。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资料

所需资料包括:

1. 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 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 抢救急危患者时,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 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5. 其他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材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内容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对于疑难、复杂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请求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般情况下,再次鉴定即为最终鉴定。

鉴定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2. 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 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4. 医疗事故等级。

鉴定组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责任认定直接关系到赔偿项目、范围和数额的最终确定。

医疗事故等级分为四级十二等,分别是一级甲、乙等医疗事故;二级甲、乙、丙、丁等医疗事故;三级甲、乙、丙、丁、戊等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对于伤残患者,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在司法实践中,事故等级与赔偿数额之间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延伸阅读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过失鉴定
  3.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
  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5.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要件
  2.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3.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4.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
  5.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6.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7.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