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鉴定脑震荡的标准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2-09
任何的工伤或者是车祸造成的伤残都是会进行伤残鉴定,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和评残,但是这些伤残的认定有时侯都是由司法鉴定进行专业鉴定,每一层级的伤残其鉴定都是有一定的标准,接下来汉中医疗纠纷律师就来进行相关鉴定标准的介绍。
法医鉴定脑震荡的标准及鉴定过程
一、脑震荡的定义和特征
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轻型脑损伤,其特征为无明确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腰穿、头颅或MPd检查无异常发现。目前尚无临床诊断或鉴定检验的客观指标,因此司法医学鉴定脑震荡变得复杂和难以确定。根据相关标准,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是判断脑震荡的重要指标。
二、脑震荡的司法医学鉴定过程
脑震荡的鉴定主要依靠书证审查过程。脑震荡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之间,最长不超过半小时。然而,首诊医师、初次鉴定人员以及重新鉴定人员通常无法在伤后半小时内接触伤者,因此无法亲自检验伤者的意识障碍情况。有关意识障碍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伤者就医时的主诉和现场证人的证言。然而,伤者可能夸大伤情以达到某种目的,而现场证人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无法准确判断伤者是否真的“昏倒”。初次鉴定人员仅凭伤者就医时的主诉或简单依靠现场证人的证言作出鉴定结论,未对资料的客观真实性进行审查,因此导致重新鉴定出现错误的情况。
三、确证脑震荡的短暂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在头部外伤后的相对较长时间内,常会出现头皮血肿、头皮裂伤等外伤征象,这些可以作为首诊医师或鉴定人员客观检验的依据。然而,当头部受到钝性暴力作用时,往往不会留下外伤征象。了解损伤机制对判断是否发生意识障碍非常有帮助。脑震荡时,外力的冲击波会导致脑干网状结构受损,而脑干贴近颅底的斜坡、蝶枕结构容易受到外力引起的骨性震荡波的损伤。面部的骨板形态及各种窦腔能吸收较多的震荡波,除非外力非常大,否则一般不会引起意识障碍。当面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头部强烈旋转时,容易发生脑干损伤并出现意识障碍。如果外力通过下颌的二支髁状突经过颞骨下颌凹、岩部到达斜坡,会形成颅骨一个完整的受力环,也是脑干受损的因素。此外,外力大小也是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些情况下,伤者仅仅是互相抓扯头发,外力不足以导致意识障碍,这纠正了初次鉴定中的错误。了解伤者在受伤时对外界的认知情况也很重要,包括询问伤者昏迷的时间、谁送他去医院等。了解伤者是否能够回答当时处于“昏迷”状态下的问题,如倒下的方式、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等,以及是否能够维持自己的姿势,如能够靠墙站立或靠壁角保持蹲位不倒下等,这些都是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重要依据。至于伤后是否有近事遗忘,目前尚无客观指标可供活体检查,因此在司法医学鉴定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此标准。通过以上鉴定标准和鉴定过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脑震荡的存在与程度,为司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