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2-16
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有两种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两种情况: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一) 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的移交鉴定
1、移交鉴定的前提条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严重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伴随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4条第2款规定的任何一项人身损害事实。
2、移交鉴定的时间: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医患双方均未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或共同委托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之前。
3、卫生行政部门的判断:只有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才会移交。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规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掩盖医疗事故发生、逃避法律责任等问题,并促使医患双方尽早启动鉴定程序,缩短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时间。(二) 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移交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属于学术性社会团体,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当医疗事故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和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另一方当事人拒绝提供相关病案资料、实物或以其他方式不配合鉴定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移交鉴定以启动鉴定程序。当医患双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任何一方均可以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并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移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
这种方式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虽未能达成共识,但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争议的情况。启动方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 医患双方共同提出技术鉴定申请;(二) 医患双方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所需的病案资料、实物等;(三) 接受鉴定机构的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