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19
为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区域、各行业发展用地规模和布局具有统筹作用。
城乡土地利用应当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
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进行测算、设计和施工。
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当充分贯彻市场配置的原则,通过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国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对历史遗留的工矿等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对城乡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对建设用地批准和供应后的开发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定期在门户网站上公布土地供应、合同履行、欠缴土地价款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