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8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为明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该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拆迁补偿协议的有效性受到法律保护,而无效的协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2011年,魏先生的房屋被纳入拆迁范围,由于补偿协议不合理,魏先生拒绝签署。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有关部门以魏先生曾收购赃物为由,让公安部门立案并刑事拘留了魏先生。同时,将魏先生家的600多平方米建筑认定为违章建筑。在释放魏先生的条件下,魏先生的妻子被迫单方签署了拆迁补偿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九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一般被认定为无效。然而,如果第三人善意并以有偿方式取得该财产,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并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承担其他共有人的损失。
此外,如果拆迁补偿协议签订时宅基地或房产证上是父母的名字,而协议签署方是子女,子女必须向征收方提供父母的授权委托书,否则签订的安置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可被变更或撤销。然而,如果这种行为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尽管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是非法的,可能导致协议无效,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被拆迁者常常因为举证困难而陷入被动。因此,在签订协议时保留好证据非常重要。
拆迁人在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时,必须严格按照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的范围、期限、方案和计划进行拆迁。如果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协议不符合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规定,可以认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政管理秩序,该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具体而言,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不能作为签约主体签署安置补偿协议。
为保护委托人的财产免遭进一步损失,来安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委托人作出了限期拆除600多平方米建筑的行政处罚。同时,安县公安局提交了人身财产保护申请书,及时避免了委托人财产损失扩大化。为加大维权力度,起草了多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并向有关立项、规划及其他部门递交申请,以便掌握案件的第一手资料,并启动了一系列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
拆迁方以魏先生的妻子签署的拆迁补偿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拆迁人履行协议。在庭审过程中,被告拆迁方提出的理由被驳斥,原告拆迁方提出的拆迁补偿协议被认定为无效。庭审结束后,拆迁方感到压力巨大,主动与委托人魏先生协商解决拆迁补偿事宜。最终,在律师的协助下,双方达成一致,委托人魏先生获得了满意的拆迁补偿款。2011年12月5日,来安县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准许拆迁方撤回起诉。魏先生征地拆迁维权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