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3-10-17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协议》的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等事项订立的合同。
然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订立、履行直至违约责任的承担等方面都不符合民法的平等、自愿、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合同自由的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要求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这也是民法平等、自愿、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然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订立与之相背。拆迁行为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被拆迁人必须服从拆迁,无法自由选择缔约与否。被拆迁人只能按照法律的规定签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无法自由决定是否订立该协议。被拆迁人只能与拆迁人就协议内容进行有限的协商,但由于拆迁人通常是开发商,双方地位不平等,导致协商结果很难达到平等。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人是指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因此,被拆迁人的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被剥夺,只能与已经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订立协议,无权选择协议的相对人。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一方或双方通过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对于被拆迁人在履行过程中遇到拆迁人提供的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迟延支付临时安置补偿费等情况,是否有解除协议的权利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民事合同的原则,当债权人遇到违约行为时,有权解除合同。然而,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被拆迁人没有发现有解除协议的可能性。如果协议是民事合同,这是难以想象的。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产生的责任。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如果被拆迁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拆迁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可以视为违约责任的承担。
然而,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起诉,拆迁人已对被拆迁人予以货币补偿或提供拆迁安置房屋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在此情况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并没有就补偿方式和金额等达成一致,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还没有成立。因此,强制履行的构成要件并不具备。
综上所述,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各个阶段都不符合民事合同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更多地体现了强制性而不是民事活动中的平等、自愿、公平原则。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基于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被拆迁人必须服从拆迁,无法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