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8-29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对单位判处罚金以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追究单位犯罪的案件中,必须采取特殊的诉讼方式。单位犯罪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应当明确,以便实现对单位犯罪的惩罚。
由于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处以财产刑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也要处以人身刑。因此,在实践中,被告人可以分为法人被告人和自然人被告人。法人被告人可能包括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他们共同构成单位犯罪案件中的被告人。
法定代表人作为单位的刑事被告人,有权代表单位参加诉讼活动。法定代表人既代表单位行使实体权利,也代表单位行使诉讼权利。他以单位的名义进行活动,其行为视为单位的行为。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单位行使辩护权、申请回避、申请对证人和鉴定人发问或直接发问以及最后陈述、上诉和申诉等。同时,法定代表人也应履行单位被告人的诉讼义务。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进行诉讼活动的结果,由法人承担。
然而,当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案件中同时也是直接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其具有双重身份,违反了辩护的规则。因此,为了平衡单位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笔者主张将单位犯罪案件的被告人主体仅限于法人单位,而将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被告人的从属身份参与单位犯罪的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