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9-17
用人单位将某项工程发包给自由职业者或几个自由职业者,或者将某项临时性或一次性工作交给自由职业者或几个自由职业者,双方订立劳务关系。自由职业者通过中介机构存放档案并缴纳保险。
用人单位向劳务输出公司提出所需人员的条件,由劳务输出公司向用人单位派遣劳务人员,双方订立合同,形成较为复杂的劳务关系。具体来说,用人单位与劳务输出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劳动者与劳务输出公司之间是劳动关系,而劳务输出公司与其所服务的用人单位也是劳务关系。这种劳务关系有人称之为“租赁劳动力”。
用人单位中的待岗、下岗、内退、停薪留职人员在外从事一些临时性有酬工作并与另外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由于这些人员与原单位劳动关系依然存在,所以他们只能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建立劳务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8条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因此,上述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已被视为劳动关系。
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被用人单位聘用后,双方签订聘用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这种聘用关系明确确定为劳务关系。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必须与常年性岗位上的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对于一次性或临时性的非常年性工作,或可发包的劳务事项,用人单位可以使用劳务人员,并与之签订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期限、劳务工作内容及要求、劳务报酬、合同的终止与解除、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虽然劳务合同的法定形式多样化,但在涉及劳动主体的劳务关系中,我认为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务合同为佳。用人单位在认清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后,应特别注意自觉守法,不能将应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统统改为建立劳务关系,以规避法律,使用廉价劳动力。然而,用人单位采用租赁劳动力的方式,以劳务关系代替劳动关系的情形则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