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7-20
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只有签订合同的定金才具有法律效力。在商品房交易中,定金是指购房者在合同订立前或支付房款前向开发商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1. 定金是《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不应误写为“订金”。预付款的性质是“订金”,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
2. 定金的担保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根据《担保法》和《合同法》规定,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条款约束双方,促使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可能无法收回定金或需双倍返还定金,从而担保合同履行。
3. 定金的比例不能超过法定比例。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定金比例超过20%,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只能视为预付款,但20%以内的部分仍然有效。
4. 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了定金条款,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例如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方违约,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并适用定金条款。一般来说,守约方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条款,即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条款。
定金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既是履约的保证,又是一种赔偿。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表明合同双方有意并真诚履行签订的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如果买方违约,定金不退;如果卖方违约,就要向买方双倍返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