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措施法律知识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0

 
423178

代履行,又称为代执行,是指当义务人故意或过失导致他未能履行法律、法规或行政行为所规定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方代替其履行义务,并向义务人收取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代履行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义务的事实

代履行的前提是义务人存在逾期不履行义务的事实,但这种不履行不能是无意的或由于疏忽造成的。

2. 代履行的义务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

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的义务。

3. 代履行的义务能够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相同的目的

代履行的义务必须能够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相同的目的。

4. 义务人需要承担必要的费用

义务人需要承担代履行所需的必要费用。

执行法的定义

执行法是指在相对人逾期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时,行政主体对其采取财产上的制裁,以迫使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

直接强制的使用条件

当采取代执行或执行罚未能达到目的,或情况紧急且无法使用间接强制执行时,有执行权的机关可以依法对法定义务人实施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是行政行为中最严厉的手段,既有利于直接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又易于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和冲击。因此,在使用直接强制时必须慎重,并严格遵守以下条件:

1. 行政机关必须有明确法律授权

行政机关实施直接强制执行的权力必须经过明确的法律授权。

2. 必须在用尽其他间接强制执行手段后采取直接强制执行

必须在尝试使用其他间接强制执行手段后,发现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才能采取直接强制执行。

3. 必须对直接强制执行的案件和程序作明确规定

必须对直接强制执行的案件和程序进行明确规定。

4. 直接强制执行必须严格贯彻适度原则

直接强制执行必须严格遵守适度原则,以实现义务人应承担的义务为限,不能扩大范围,不能对义务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超过应承担义务的损害。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分析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
  2. 民用客机遇险的法律规定
  3.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
  4.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
  5. 行政强制执行的合理原则与行政法中的合理原则的关系
  6. 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限制年龄
  7. 设立外国银行代表处的工商登记证领取要求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