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0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民间借贷,在进行借贷的时候为了确保债权的稳妥通常都会约定抵押物或者担保人。那么如果是有担保人的话,担保责任的时效是多长时间呢?针对网友的询问,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从约定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那么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那么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但是如果债权人已经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那么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那么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如果债权人没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
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应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根据第34条的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能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此,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存在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的情形:
约定管辖的情形
如果合同约定了由“联系点”的人民法院管辖,情况分为三种:(1) 如果约定的管辖是明确的,并且具有排他性,那么案件只能由约定管辖法院管辖;(2) 如果约定的管辖是明确的,但不具有排他性,那么案件可以由当事人选择约定管辖或法定管辖;(3) 如果约定的管辖不明确,那么案件将适用法定管辖情形。
法定管辖的情形
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者约定的管辖不符合法律要求,那么适用法定管辖:(1) 原告就被告原则;(2) 合同履行地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合同履行地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在借款合同中,贷款方和借款方都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和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因此贷款方和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