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8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去医疗机构接种各类疫苗,人们接种疫苗是为了防治疾病,如果不小心接种了不合格的疫苗反而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医疗机构的用药安全由谁来监督呢?如何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品及就诊环境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
第一条: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条: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医院管理学会和卫生工作者协会等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第三条: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包括:
- 拟订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 办理医疗机构监督员的审查、发证、换证;
- 负责医疗机构登记、校验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的统计,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负责接待、办理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投诉;
- 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医疗机构监督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主要职责包括:
- 对医疗机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 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 对医疗机构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 对经查证属实的案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或处罚意见;
- 实施职权范围内的处罚;
- 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监督员的权力和义务
医疗机构监督员有权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无偿索取有关资料,医疗机构不得拒绝、隐匿或隐瞒。医疗机构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佩戴证章、出示证件。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证章和证件由卫生部监制。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检查、指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
-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 执行医疗机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情况;
- 医德医风的情况;
- 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情况;
- 执行医疗收费标准的情况;
- 组织管理的情况;
- 人员任用的情况;
-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检查和指导项目。
第八条:医疗机构评审制度
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组织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具体实施。
第九条: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评审职责
县级以上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成立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评审。
第十条:医疗机构评审的类型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审时,如发现有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情节,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若为医疗机构监督员,可直接行使监督权。
第十一条:行政处罚程序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将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