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27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出现以下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如果一方重婚,即与他人同时存在婚姻关系,将导致离婚。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因离婚而遭受的损失。
如果一方有配偶,但与他人同居,也会导致离婚。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因离婚而遭受的损失。
如果一方实施家庭暴力,将导致离婚。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因离婚而遭受的损失。
如果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也会导致离婚。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因离婚而遭受的损失。
根据以上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确立了因夫妻一方有过错行为而导致离婚的情况下,无过错一方有权要求对方赔偿所遭受的损失。在实践中,这种损害赔偿金也被称为“过错赔偿金”。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根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导致他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一般无法得到精神损害赔偿。此时,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而如果侵权行为导致他人严重精神损害后果,除了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法院还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令侵权人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因此,如果夫妻中的无过错一方遭受到对方侵权行为(通常是侵犯配偶权)导致精神损害,是否能够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取决于法院是否认定该损害后果严重。然而,在实践中,要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满足严格的法律前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