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法律知识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8

 
395213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被边缘化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不适合社会实践的问题。然而,《办法》在实施十余年后,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医疗事故定义过于狭窄,鉴定体制不合理,赔偿金额过低等。因此,制定一部新的规范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文件势在必行。然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施行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对四级医疗事故定义的不完善,医学会鉴定人不出庭接受质证等。因此,《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

1、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

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损害责任列入第七章进行规范,意味着医疗损害赔偿彻底纳入民法调整范围,不再存在特殊赔偿的情形。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将按照第二章责任方式的有关规定进行赔偿,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时,将根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完善解释来对侵权赔偿责任法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进一步细化。这个司法解释必然也适用于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不会单独规定医疗损害责任。这样,关于医疗损害是一种特殊类型损害,不应当与一般民事侵权承担一样的赔偿责任的观点基本上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同样,《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将被废弃,医疗纠纷有望一元化处理。

2、《条例》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

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并没有区分明显损害或者不明显损害,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两个前提是患者有损害以及医方有过错。这与《条例》关于四级医疗事故的定义以及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大相径庭。《条例》的这些规定将失去现实意义。

3、《条例》规定的医学会鉴定体制面临巨大考验。

《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之间存在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委托司法鉴定还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成为医患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这一问题将在司法解释中得到明确,如何确定医疗损害的鉴定体制,将影响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如果司法解释确定医疗纠纷的鉴定统一到司法鉴定,那么《条例》关于医学会鉴定体系将只能运用在行政处理程序中,退出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程序。

二、侵权责任法埋下了加剧医疗纠纷的伏笔

1、如果由患方承担举证责任将把医疗纠纷推离法院。

侵权责任法草案规定医疗纠纷中患方承担举证责任,这使得许多患方不敢、不愿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通过诉讼解决医疗纠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如果患方不敢、不愿打官司解决医疗纠纷,对医疗机构来说并不是好事。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患者有损害以及医方有过错。患方可能需要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或者至少证明医疗机构存在法定的三种情形。这使得患方在医疗纠纷中需要承担更大的举证责任,缺乏打官司的勇气。

2、提供病历资料的规定将加剧医疗纠纷的乱局。

对于病历资料的提供一直是医患双方争议的焦点。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病历资料,但对于病历的判断缺乏公正、完整的标准。不同法院、法官对于相同情况的判断标准不一致,这容易使当事人对医疗诉讼程序产生畏难或者不切实际的判断。这样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继续延续。

三、医患矛盾的化解需要多方面努力

医患矛盾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诊疗行为、经济问题、安全保护义务以及知情权、隐私权的侵害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为了化解医患矛盾,应该发挥多种渠道的作用,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进行处理,包括医疗纠纷调解、医患协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和司法审判等。法院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应该在处理医患纠纷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处理医患纠纷中,法院应当确保程序的公正,避免拖延审理时间。对于病历的判断应当有统一的标准,避免不同法院、法官对同一情况的不一致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法院对病历资料争议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引言

医疗纠纷案件中,法院对于病历资料的争议主要涉及复印复制范围、拒绝提供复印复制病历的判断、门急诊病历缺失和空白的责任归属,以及病历资料涂改与篡改的认定与责任等问题。为了使医患双方便于掌握,对于诉讼有正确的预期,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

二、对鉴定结论的采信不能一裁定终身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司法临床鉴定。然而,现有的司法鉴定存在程序不够严谨、专家资质不透明、结论不科学公正等问题。法院机械地要求不服鉴定结论的一方当事人举证足以反驳,否则就采信这一结论,这实际上是一种一裁定终身的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法院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来采信鉴定结论,通过对鉴定结论的质证或专家证人的质询,使得采信鉴定结论与否公开透明,并对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争议点进行合理解释。

三、审理工作中应注意双方权利的平衡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病历复印复制的范围和举证责任的承担是主要的争议点。虽然很多医疗机构不反对提供全部病历的复印复制,但仍有部分法院允许医院不提供全部病历资料的复印。为了统一规定,法院应明确要求医院提供全部病历资料的复印复制。此外,对于举证责任的规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纠纷一般适用过错责任,特殊情况下适用推定过错。因此,患方如果认为医方存在侵权责任,应先向法院提交医方存在法定情形的初步证据。如果医方不服,应提交足以反驳的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推定过错的情形。如果医方未提交足以反驳的证据,则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患方如果未提交初步证据证明医方存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法定情形,则应就是否存在其他医疗过错向法院提交证据。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其他过错,则法院应履行释明义务,告知其应申请司法鉴定。如患方仍拒绝申请,则法院应驳回其诉讼请求。这样的规定既符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又不会过分加重患方的举证责任。

四、对当事人双方协商结果和调解协议的效力应从严认定

医疗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趋势。然而,有些患方在达成协议并领取赔款后,又诉至法院。为了维护其他解决渠道的权威性,法院应从严认定协商结果和调解协议的效力,避免对其他解决手段产生不良影响。

五、调解过程中应注意医院意见的平衡

在调解过程中,往往因为医院的地位而压制医院,迫使医院多赔款以化解纠纷。这种做法使得医院认为法院的公正性体现不充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应给予医院合理的说理,并平衡双方的权益。

六、在确定责任比例和判决金额时应公正客观

在确定责任比例和判决金额时,法院往往倾向于有利于患方的方式,并且经常顶格判决。然而,过高的判决金额对于诉前的调解工作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法院在确定责任比例和判决金额时应公正客观,综合考虑双方的权益。

七、二审法院应加强对一审法院的监督作用

尽管法院有错案追究的制度,但二审法院很少改判。对于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案件,以及一些受当地人际关系影响较大的案件,仍然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判决。因此,希望二审法院切实发挥二审职能,依法纠正错误的判决,并对一审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水平进行指导,提高一审判决质量。

结论

为了解决医疗纠纷中的病历资料争议,法院应制定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同时,法院应注意双方权利的平衡,从严认定当事人双方协商结果和调解协议的效力,平衡调解过程中的医院意见,公正客观地确定责任比例和判决金额,并加强对一审法院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医患双方提供公正、公平的司法保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医疗事故责任热门知识

  1.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
  2.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
  3. 病历资料复印申请的适格人员及机构
  4. 医疗机构邀请外部医务人员诊疗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
  5. 医疗事故罪与医疗差错的区分
  6.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7. 从《民法通则》来分析医疗损害属于什么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