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根据相关规定,征地过程中必须确保农民知情并通过有效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征地包括征地报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实施工作。在征地报批前期工作中,要求当地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程序,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就征收土地方案听取被征地村组和农户的意见,确认方案有关内容。征地告知要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征收土地方案依法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具体组织公告、登记等征地批后实施工作。
当被征地农民提出异议时,必须组织听证。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仅要征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意见,还要征求被征地农民的意见。如果群众有异议并申请听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组织听证。对于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以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2号令)对征地中涉及的听证问题作出了规定。
在征地实践中,如何加强征地管理中的监管?首先是前期审查,对用地报批进行严格把关。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征地的程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进行层层把关,严格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用地审查报批。其次是后期监管,建立健全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用地批准后,要求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将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及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包括实施征地范围和规模、履行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补偿费用到位、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落实等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加强监管,确保按批准要求实施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