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0
重整仅适用于企业法人,而和解则没有这种限制。
重整适用于无力偿债的企业以及因经营或财务困难将要成为无力偿债的企业,而和解仅适用于前一种情形。
申请重整只能在破产宣告之前提出,而和解可以在破产宣告前或后提出。
债务人的出资人可以申请重整,但不能申请和解。
在重整保护期间,担保物权的行使仍受约束,而在和解开始后失去约束。
重整计划草案在重整开始后提出,而和解协议草案在和解开始之前提出。
重整计划由管理人提出,而和解协议由债务人提出。
重整计划由重整执行人执行,而和解协议由债务人执行。
重整程序在计划执行完毕时终结,而和解程序在和解协议成立时终结。
强制和解是指在法院的参与下,债务人与债权人的自治组织---债权人会议按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就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达成协议以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制度。其之所以称为“强制和解”,是因为按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在表决通过和解协议时,采取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机制,经多数人表决通过的和解协议对所有债权人均有约束力。这也正是这种和解与民法上自愿和解的差别所在。
而重整则是指对于有破产原因或者有破产原因之虞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一种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积极程序。重整制度与和解制度有许多交叉与共同点:二者都是清理债权债务关系的制度;均是为避免债务人受破产宣告或破产分配而设;二者均为强制性的集体程序,即在通过和解协议或重整计划时,都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原则。一经通过,和解协议或重整计划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二者的生效均以法院批准为必要;二者的实施均在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无论是重整还是和解,其成功的结果,都会在客观上使债务人免受破产清算,同时,都会使债权人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失;重整与和解的原因有交叉之处——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等。然而,作为两种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强制和解的目标是通过债权人会议达成协议,以了结债权债务关系;而重整的目标是挽救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避免其破产。
强制和解适用于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而重整仅适用于企业法人。
强制和解的程序开始是因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问题,而重整的程序开始是因为债务人有破产原因或有破产原因之虞。
强制和解的申请由债权人会议提出,而重整的申请可以由债务人或其出资人提出。
强制和解协议经多数人表决通过后对所有债权人均有约束力,而重整计划经法院批准后对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
强制和解的执行由债务人自行执行,而重整的执行由重整执行人负责。
强制和解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是债务人和债权人,而重整的利害关系人还包括重整执行人和管理人。
强制和解的自治机关是债权人会议,而重整的自治机关是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