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1
根据2004年8月28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以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根据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对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情况,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如果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应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根据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收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以及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需要由国务院批准。征收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对于征收农用地的情况,应按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根据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根据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应当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设用地涉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批结果予以公告。属于国务院批准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
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征用水田的补偿费为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8-10倍,征用其他耕地的补偿费为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8倍。安置补助费根据征用的耕地或其他农用地的情况确定,但每公顷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征用土地时,市、县人民政府应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征地。程序包括发布征地公告、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等步骤。
根据法释〔2008〕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根据法释〔2000〕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
根据广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于2010年11月后征地的被征地农民,应按照一定的缴费标准将参保人个人缴纳15年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一次性预存入“收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过渡户”,用于支付参保人的个人缴费费用。
根据本办法,被征地农民可以使用预存的养老保障资金来参保,并且政府补贴将在参保缴费到账后及时拨付到位。
已参加本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应将相应的政府补贴资金一次性预存入"收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过渡户"。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缴纳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