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的层级和程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5
第一级医疗事故鉴定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具体来说,如果医疗纠纷发生在市辖区,那么该区的医学会将负责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如果医疗事故发生在不设区的市或县,当地的市、县卫生局的医学会将负责医疗事故鉴定工作。鉴定结果将体现在医疗事故鉴定书上,例如xx市xx区医疗事故鉴定书或xx市、xx县医疗事故鉴定书。
第二级医疗事故鉴定
如果对初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满意,当事人可以在鉴定文书的最后一页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根据规定,当事人需在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提出申请,由省级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这就是第二级医疗事故鉴定。省级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与市县级医疗事故鉴定相同。鉴定机构通常设在各省会、直辖市卫生局或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书称为xx省(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书。
第三级医疗事故鉴定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这就是第三级医疗事故鉴定。然而,与前两级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不同,中华医学会接受鉴定案件有两个条件:1. 不服市县级和省级医疗事故鉴定的结论,即前两级鉴定已经完成;2. 鉴定案件必须是病历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案件。符合“重大、复杂、疑难”标准并不容易,因此,中华医学会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案件数量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