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0
补偿方式的具体规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时,应当对被征收人给予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停产停业损失是指因征收房屋而导致房屋无法继续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损失。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具体补偿方式
在实践中,对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照被征收房屋的总体价值的一定比例计算。例如,《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规定,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业的,根据房屋属于营业用房还是非营业用房,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8%或5%的补偿。2. 按照房屋面积计算。比如上海规定,因拆迁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标准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的一定金额计算,具体金额由拆迁当事人协商确定。3. 根据经营收入、利润等指标确定。深圳规定,拆迁合法经营性房屋引起停产、停业的,根据完税证明提供的利润标准,给予3个月税后利润补偿;无法提供利润标准的,按照上年度同行业月平均税后利润额或者同类房屋市场租金,给予3个月的补偿。4. 区分企业用房是住宅用还是非住宅用。《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暂行办法》规定,对非住宅房屋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计算公式进行评估,包括用于生产经营的非住宅房屋的月租金、月净利润、员工月生活补助等因素。5. 按照营业年限计算。根据确定的税基,根据营业年限确定相应的补偿倍数。6. 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停产停业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补偿。7. 据实补偿,协商确定。被拆迁人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停产停业损失的数额,与拆迁人进行协商确定补偿金额和补偿期限。
结论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停产停业损失是被征收房屋无法继续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导致的损失,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此进行补偿。具体的补偿方式可以根据被征收房屋的价值、面积、经营收入、利润等指标进行计算,也可以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者通过协商确定。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