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9-09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当单位或个人侵犯他人专利权,并且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时,应当立案追究。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机关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在单位对发明创造在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
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专利,专利权人可以是个人或单位,可以是外国人或我国公民。二是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具体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窃用专利方法,冒充他人专利产品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专利必须是在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内的专利,超过保护期限的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假冒专利罪本罪立案标准之二是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或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假冒专利罪本罪立案标准之三是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数额标准,并且已经达到该数额标准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是指单位或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曾经受过2次或2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受处罚的种类、具体时间以及2次处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多长均不受影响。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假冒专利罪本罪立案标准之四是造成恶劣影响。这主要指单位或个人假冒他人专利,不符合上述关于本罪立案标准的三种情形之一,但其行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或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假冒专利罪的,将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将被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罚。因此,并非所有假冒专利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只有情节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可能会受到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