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8-31
专利使用许可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在签订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在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专利实施许可的形式,包括普通许可、排他许可或独占许可。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专利实施许可的范围,包括限制专利实施方式、制造数量或使用次数的限制,以及实施期限和地域的限制。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专利权终止或被宣告无效时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明专利的有效期限为申请之日起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的有效期限为申请之日起10年。
合同中应审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效性,包括是否被授予专利权、转让方是否为合法的专利权人、是否存在共有权人以及是否取得其同意,以及专利权的缴费情况。
合同中应特别约定转让方的一些特定义务,例如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指导、承担专利权完整性的担保义务、如实向受让方说明合同前的专利实施情况等。
合同中应特别约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验收标准和方式。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因技术成果的成熟度、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发生纠纷,此时需要约定验收标准和方法。如果技术成果不符合约定的验收标准,视为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专利权人与他人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在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后,受让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向法院提出诉前停止侵权行为的申请、提起侵权诉讼以及请求地方专利管理部门处理侵权纠纷。
合同中的不争议条款是无效的,即被许可方不得对合同中涉及的专利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包括直接或间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除了上述要点外,合同中还可以约定其他双方认为必要的事项,例如不可抗力条款、专利技术改进成果的归属、争议解决办法以及关键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在签订专利使用许可合同时,许可方需要注意上述要点,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