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11
土地占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是行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在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为国家和集体,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和集体会亲自经营和使用土地,这导致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分离。因此,土地所有权人不一定是土地占有人。
土地占有权的确立并不依赖于任何契据的支持。当一个人占用土地并持续一段时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该占用人可以将土地注册为自己的所有权,成为土地的注册拥有人。
取得土地使用权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使用者在一定年限内享有土地使用权,需要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地租。
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
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基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享有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当事人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土地的占有权。在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要么属于国家,要么属于集体,不可能属于个人。即使当事人通过购买获得土地使用权,也只是获得了使用权,并不具备占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