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28
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设定土地使用权范围内,为建造或保存建筑物及其工作物而使用土地的权利。然而,土地使用权并不包括占有权和开发权,而是仅限于土地的使用权、处分土地的使用权以及收益权。
土地使用权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土地进行建造或保存建筑物及其工作物。然而,这种使用并非任意,而是必须在土地使用权所限定的目的范围内进行。这个目的范围通常指的是土地的用途范围。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用途,必须获得土地所有者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否则,土地使用者无权改变土地用途范围。
为了实现土地使用的目的,土地使用权人必须先占有土地。因此,土地使用权人也享有占有的保护,并依此享有物上请求权。
土地使用权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转让、抵押和出租土地使用权。只要这些处分行为符合法定条件,就是有效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与出让土地使用权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所受到的限制是不同的。
获取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土地获得收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以及通过继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不仅可以自己使用土地,还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活动获取收益。鉴于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财产,容易形成垄断价格,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土地产权人开发、利用和经营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进行了多种限制。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使用国家所有土地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非常广泛,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境外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只要符合依法使用中国国有土地的条件,都可以成为中国的国有土地使用者。
由于中国法律禁止土地买卖,国家土地所有权一般不可流转。因此,国家对国有土地的处分权主要指的是土地使用权,包括划拨、出让、确认和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权利。
通过有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因此,国家土地所有权中的处分权有一部分也可以由土地使用者行使,但受到限制。在农村,农民使用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之间在法律概念上有所区别,但在其他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家在收回农民长期使用的国有土地时,也会给予适当的补偿。通过有偿受让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成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财产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赠与、继承、抵押。与通过划拨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同的是,有偿取得的使用权是有限制的,这是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对使用权进行的一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