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情形详细规定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转让法律知识

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情形详细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8-01

 
277233
导读: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情形详细规定是在《专利法》第二十五条中规定的。《专利法》之中明确具体哪些情形不可以获得专利权。故此想要向相关部门提出专利登记请求的公民来讲,在提出请求之前,可以自行看一下自己是否属于不能获得专利权的情形。

不能授予专利权的情形详细规定及适用范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不予授予专利权:

1.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是指对自然现象、规律或原理的发现,不属于可被专利保护的范畴。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思维、推理、计算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也不符合专利保护的要求。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属于医学领域,不被授予专利权。

4.动物和植物品种

动物和植物品种的培育和选育不符合专利保护的条件。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符合专利保护的要求。

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不符合专利保护的要求。

对于前款第4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授予专利权。

专利权的特点及其法律意义

专利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排他性

专利权人对其所拥有的专利权享有独占或排他的权利,未经其许可或法律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构成侵权。

2.时间性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有限,超过该期限后,专利权成为公共财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3.地域性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仅限于特定地域内的法律规定,不同国家之间的专利保护互不干涉,除非存在双边专利保护协定或共同参加国际公约。

这些特点使得专利权在法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获得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专利权主体包括以下几种:

1.发明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发明人或设计人必须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发明人或设计人可以分为非职务发明创造和职务发明创造两类。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不属于单位任务且不依赖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

2.单位

对于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的单位。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3.受让人

受让人是指通过合同或继承依法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转让后的受让人成为新的专利权主体。

结语

当发明人完成一项新产品后,若希望申请专利权,需按照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然而,如果发现该产品不符合法定的专利保护条件,就无需提出申请。

延伸阅读
  1.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
  2. 什么专利能落户加分去哪可以办理
  3. 民间药房怎么申请专利
  4. 专利申请是否可以撤销
  5. 职务发明的发明人有奖励吗

专利法热门知识

  1. 强制许可的情形
  2. 专利权撤回及恢复程序
  3. 专利权转让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4. 专利侵权举证:确保证据完整、充分的关键步骤
  5. 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
  6.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7.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再复审的时间要多久?
专利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