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2-10
专利保护是指在授予专利权后,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对该专利进行商业性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在专利权受到侵害后,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干预或诉讼等方式来保护其专利权。
当发生专利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协商,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当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侵权人期满不起诉且不停止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权的归属根据不同情形,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发明创造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在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并且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如果发明创造不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设计人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除非另有协议,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共同完成的单位或个人。在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一个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完成的,除非另有协议,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或个人。在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成为专利权人。
如果同样的发明创造由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申请专利,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专利保护方式来确定专利权的归属。根据专利的申请情况,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归单位所有,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完成的发明专利需要由单位和发明人协商确定,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则归发明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