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2-06
使用侵权是指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任何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并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都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与使用侵权密不可分的还有商标淡化,即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当作某类商品或服务的通用名称使用,或者当作厂商名称、域名使用,从而损害了该商标的显著性,使得商标淡化。其直接侵害对象是商标,间接侵害对象是商誉。
销售侵权是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经销商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合格商品。如果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就是在帮助商标侵权人实现其目的,损害商标注册人及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也被视为商标侵权行为。修订前的《商标法》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在经销商明知或应知其所经销的商品为侵权商品时,才追究经销商的商标侵权责任。然而,这种规定在实践中给执法带来了一定困难。新《商标法》取消了“明知”或“应知”的规定,将销售侵权行为明确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以减少商标侵权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类侵权行为是《商标法》修订时新增加的。商标与其所标示的商品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商标权的功能在于维护该联系的稳定与发展。反向假冒行为破坏了商标与商品之间的联系,剥夺了他人注册商标通过进一步流通来扩展其声誉的机会,影响了消费者对商标注册人的认知,损害了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因此构成商标侵权。
其他侵权是指除了使用侵权、销售侵权、反向假冒侵权之外的给他人注册商标权造成损害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其他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行为,以及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行为。
商标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擅自使用商标权属于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实施者可能面临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损害赔偿要求,并可能被要求停止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