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4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满意时,有以下处理方式:
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的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当事人也可以与对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鉴定结论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取证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双方及相关方提供的证实材料,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病员因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得出最接近客观实际的资料。
鉴定过程应依据医学原理进行科学分析。
鉴定过程应依据适用的法规和条例。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应保护病人的权益和要求,同时维护医院的合法利益,确保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在对医疗缺陷做出定性结论后,除了坚持以上各项原则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避免夸大或推卸责任。
医疗纠纷应优先通过平等协商解决。
经行政协调无效后,医疗纠纷应依法裁决。
对于有争议的案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可向上级医疗事故鉴定技术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请求进行鉴定。
对直接责任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情节和态度进行公开批评,同时规定经济处罚金额为补偿费的10%,以起到教育作用。
鉴定医疗事故的机构需要对出具的鉴定报告负法律责任。鉴定报告既是法律证据,也是赔偿的依据。
一般受害者在伤情稳定后可申请伤残鉴定,但需要先支付鉴定费用后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