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11-24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内效力是指该约定对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拘束力。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夫妻财产约定在配偶间及继承人间产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受此物权效力约束,如需变更或撤销约定,必须经双方同意,一方不能单方面变更或撤销。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是指该约定是否能对抗第三人。如果承认其对外效力,夫妻可以依约定对抗第三人;如果不承认其对外效力,则不能依约定对抗第三人。例如,夫妻约定分别财产制,当一方与他人实施民事行为,产生对外效力时,只有其个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不影响夫妻共同财产。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登记才具有对外效力,未经登记则不对抗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在《财产分割意见》中规定了“对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即规避法律的夫妻财产约定具有对外效力,而规避法律的夫妻财产约定无对外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的效力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只有第三人知道夫妻财产约定,才能对其产生对抗效力。否则,夫妻财产约定只在婚姻内部产生效力,不对第三人产生效力。为了保护夫妻一方与第三人进行经济交往的合法权益,借鉴外国经验,可以通过公示方式进行登记,以有效防止规避法律的行为。
为了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在婚姻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可以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必须经登记方产生对外效力,未经合法登记则不对抗第三人。这样可以进一步保护夫妻双方的权益,确保夫妻财产约定的有效性。
因此,夫妻双方在结婚之前或婚内对财产进行的约定,在日后需要进行财产分割时必须按照该约定进行。这个约定对夫妻双方彼此都具有约束力。而夫妻双方的财产对第三人的对抗效力取决于具体约定,如果没有特殊约定,通常都是共同财产承担对第三人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