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征地的程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征收 > 征地补偿法律知识

农村征地的程序有哪些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7-25

 
233053
征地工作程序步骤按照以下进行:首先,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其次,应当确认征地调查结果。最后,组织征地听证。关于农村征地的程序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农村征地程序及法律依据

一、农村征地的程序

农村征地工作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1. 征地前通知: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应以书面形式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2. 2. 征地调查确认: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确保准确性和合法性。
  3. 3. 征地听证:组织征地听证,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二、法律依据

农村征地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根据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时,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予以公告和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拟申请征收土地时,应进行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信息,至少公告三十日,听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征地补偿费用项目

1. 土地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是用地单位依法向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用于弥补因土地被征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2. 青苗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是用地单位向种植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用于弥补因征地导致青苗毁损的损失。

3. 附着物补偿费

附着物补偿费是用地单位向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设施等)的合法权益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用于弥补因征地导致附着物损毁的损失。

4. 安置补助费

安置补助费是用地单位向被征地单位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用于安置因征地而失去就业的富余劳动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房屋拆迁行政纠纷怎么化解纠纷,法律上如何认定
  2. 征地补偿款被村委截留40%,合理吗
  3.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
  4. 有征地批文就可以拆迁吗
  5. 公益拆迁补偿的法律依据

土地征收热门知识

  1. 鱼塘征收补偿问题的法律解析
  2.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
  3. 村委会套取国家补贴是否认定为渎职犯罪损失
  4. 征地补偿标准的构成及项目
  5. 假冒他人专利和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与防范
  6. 企业是否有权利强制员工停薪休假?
  7. 征地对荒地怎么补偿
土地征收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