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19
专利实施权转让制度的缺失无法满足贸易需求,也不利于交易的明朗化。交易的多样性决定了专利权人以及专利实施权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需求,而交易的明朗化又要求法律行使其应有的指引作用。因此,给予专利实施权人适度的自由并对专利实施权的转让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建立健全专利实施权转让制度实有必要。
实施或者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技术是专利权人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也是专利技术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渠道。然而,专利技术的实施可能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实施。因此,专利实施权转让制度的缺位可能使专利实施权人面临无力实施专利却又不能转让专利实施权的危险。这种情况阻碍了专利技术价值的充分实现。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备的环境中,法律制度的协调与监控显得非常重要。在专利实施权利用中也是如此。相关制度的缺位意味着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情况,专利实施权人都无法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即使是在被许可人(企业)死亡继承(破产清算)的情况下,没有专利权人的许可,专利实施权人也将无计可施,造成损失。这将违背公平原则,导致权益失调和资源浪费。
专利实施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随着经济发达,必然会成为交易的客体。专利实施权的资本化已渐成趋势并逐步纳入人们观念之中。然而,我国合同法将专利实施权摒弃于可转让债权之外,这与专利实施权的财产权性质不相协调。其他国家已明文规定专利实施权可以出质,甚至允许专利实施权入股。如果我国法律不允许专利实施权自由转让,将导致法律与社会经济以及其他法律制度的发展不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