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侵权产品赔偿多少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18
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方式
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
根据《商标法》第56条的规定,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可以通过侵权人的财务记录来确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获取到侵权人的真实财务记录。此外,侵权人可能没有实际获利,例如侵权行为刚开始就被发现,商品还未销售出去或销售量非常小,不足以覆盖前期的包装费用等。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的规定,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与单位利润的乘积进行计算,如果单位利润无法查明,则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被侵权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
被侵权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的计算方法如何确定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的规定,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的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注册商标的单位利润的乘积进行计算。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销量下降是由于侵权行为造成的。销量下降可能有无数种原因,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末期销量必然会下降。如果产品品牌处于生命周期的旺盛期,销量可能并没有下降,那么该如何计算损失呢?根据该解释,如果无法计算被侵权人的销售量减少,可以以侵权人侵权产品的销售量乘以被侵权人的单位利润来确定赔偿额。
法定赔偿
当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难以确定时,可以适用法定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的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适用商标法第56条第2款的规定来确定赔偿数额。法定赔偿的前提是前两种计算方式都无法使用。根据该解释,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商标的声誉,商标使用许可费的数额,商标使用许可的种类、时间、范围以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法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实际操作中,有些法院直接按照许可费来计算侵权赔偿,这可能导致赔偿数额超过50万元。